核心提示:5月1日,被禁14年之久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终于迎来了光明日,根据国家发改委此前修改《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(2011年本)》有关条款的决定,一次性发泡餐具将从“淘汰产品目录”中删除。
5月1日,被禁14年之久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终于迎来了光明日,根据国家发改委此前修改《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(2011年本)》有关条款的决定,一次性发泡餐具将从“淘汰产品目录”中删除,届时将被允许生产使用,而随着此次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解禁带来的问题,社会大众纷纷表示担忧“白色污染”重现,也有专家指出,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解禁后将主要面临4大难题:
难题一:正规厂生产的发泡餐具每个售价要1毛2左右。但一些小作坊使用回收的废旧塑料,甚至是医用垃圾制成的餐盒,每个仅6-7分钱甚至更低。
难题二:除原料质量难以控制外,一些企业在生产中还添加了工业滑石粉、荧光增白剂等不符合《食品容器、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》的添加剂,给食品安全埋下隐患。
难题三: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董金狮说,聚苯乙烯耐热性差,超过90℃会发生变形,并释放出有害物质。因此不能放入微波炉或蒸屉中加热,也不能盛装炒菜。但在各地路边快餐销售点多是用发泡餐盒盛装热菜,消费者也习以为常。
难题四:专家说,由于发泡餐具体积大、运输成本高、再利用渠道有限,大多被随意丢弃。在城市垃圾清运环节,由于缺少必备的分拣等程序,回收再利用形同虚设。很多市民担心,解禁将给环境保护带来很大压力,可能重蹈“白色污染”垃圾围城的覆辙。
德国:谁生产销售、谁负责回收
发达国家的发泡塑料餐具已经开发出大量的低发泡、彩膜贴合、淋膜、抗高温、防紫外线、抗氧化的新工艺和新产品。
在美国和欧盟,一次性发泡餐盒主要用于汉堡、快餐以及舞会和野餐活动的包装,以及用于生鲜托盘。他们研制出的发泡聚苯乙烯托盘不仅能抗冻还能保温,还在超市使用的发泡托盘中添加高分子的材料,可以吸收肉类的血水,添加抗氧化成分,则能使利用这种托盘包装的肉类的保鲜期从2天延长到7天。
在日本,发泡餐盒基本看不到纯白的,而是五颜六色的,非常精巧。甚至有企业开发出可以耐125摄氏度的产品,作为热食品和油炸食物的包装。
日本要求民众在使用过后将发泡餐具送至特定回收点,在送之前还要清洗干净。
在德国,推行“谁生产、谁销售、谁负责回收”。